關于頸椎病,您要知道的方方面面/上海龍華醫院 莫文:開運手機殼
開運手機殼描述::隨著年齡的增長, 頸椎病患病率有逐漸升高的趨勢,隨著現代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呈現年輕化趨勢。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頸椎病診治與康復指南2019》指出,我國頸椎病患病率約為38%-176%。糟糕的是,近年來頸椎病的發病年齡更趨向年輕化,高達14的患者僅20-29歲。
【定義】:頸椎病是因為頸椎退行性改變,導致頸椎動靜力平衡失調,產生椎間盤突出(或膨出)、韌帶鈣化、骨質增生,從而刺激或壓迫頸部肌肉、神經、脊髓、血管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
【科普答疑】:頸椎病是否有高發人群?促使頸椎病發病的因素有哪些?
長期低頭和伏案,是讓頸椎壓力山大的一大元兇。頸椎病的發病多與職業相關,其高發人群主要包括電腦工作者、流水作業、駕駛員、教師、財務人員等,且常見于青壯年。
專業研究認為:頸椎病主要原因為勞損退變(長期低頭是促進因素);感冒、咽部急慢性感染和炎癥、發育異常、骨質疏松癥、吸煙飲酒、風寒濕環境等諸多方面。
【科普答疑】:頸椎病主要有哪些癥狀,當出現哪些癥狀要警惕患有頸椎病?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紛雜各異,每例均不盡相同,如果將各型頸椎病的癥狀、體征綜合起來,則從頭胸到腿足,從皮膚到某些內臟器官,都可有異常表現。不僅影響頸部神經根、血管、脊髓,而且常常波及到腦、心血管、胃腸道等組織器官。
* 臨床上常見的表現和主要癥狀為
·頭頸部癥狀:頭痛、眩暈、咽痛、頸項板滯酸痛
·胸背部:肩痛、胸痛、胸悶或胸部裹束感
·肢體:肢體疼痛、腫脹、麻木、步履笨拙、乏力、步態失穩
·大小便:二便失常
·其他:胃脘不適、心悸、多汗……
【科普答疑】:轉動脖子時“咔咔”響是不是頸椎病?
扭脖子的時候發出的響聲,就是所謂的“頸椎彈響”,一般有4種原因會出現這樣的彈響。
(1)關節間有小氣泡
轉動脖子時,頸椎關節分開,關節間隙中的壓力降低,關節液中的氣體形成一個氣體腔,是氣泡的形成造成了響聲。然后,這些氣體要在一段時間后才能重新積聚,這種彈響往往是較長一段時間內響一次,不會每次扭頭都響。這種情況屬于一種生理性的彈響,就如同有些人喜歡扳手指一樣。
(2)肌腱韌帶與關節摩擦
長時間低頭工作,頸部肌肉一直保持緊張的狀態,肌腱、韌帶會出現錯位。而扭脖子時,錯位的肌腱韌帶會快速回到原來位置,過程中與關節發生了摩擦,也會出現彈響聲。這種彈響往往在扭動的時候經常會響,頻次較高。
(3)頸椎小關節面磨
如果頸椎小關節本身就有輕度的關節磨損,扭動脖子會引起關節摩擦,從而產生響聲。這種彈響每次必響,而且是有種摩擦聲音的感覺,聲音不脆。
(4)頸椎軟組織或韌帶相互摩擦
當頸肩部酸痛不適時,頸部肌肉或軟組織很有可能存在勞損的情況,軟組織之間的滑動不再那么順暢。因此,脖子運動時,也會因為相互摩擦發出彈響。
第一種情況屬于生理性的,而后三種情況主要是頸椎部位的各種異常摩擦所引起的,因此提示存在頸椎病可能,要引起重視。
【科普答疑】:手麻,這就是頸椎病嗎?(神經根)
幾乎每個人都有手麻的經歷,睡覺時不小心將手壓住了,就很容易出現手麻的情況。手麻首先要考慮是頸椎病,比如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引起手麻,屬于上面講的神經根型頸椎病。
* 同時還應該考慮其他問題,還有許多疾病也會引起手指麻木的癥狀,如:
·腕管綜合癥: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長時間的對于腕部使用不當或者是過度使用導致位于腕部的正中神經受到了卡壓,患者會出現大拇指這一側三個手指的麻木疼痛。
·中風:患者會出現頭痛、頭暈、手指發麻的癥狀。
·糖尿病:如果引起周圍神經病變,則會出現手指麻木,有手套式、襪式的感覺障礙。
·腦血栓:引起大腦的神經損傷導致手指尖麻木。
·末梢神經炎:長期吸收消化功能差,維生素B1缺乏,也會引起手指發麻。
·其他:慢性酒精中毒、心血管疾病、藥物或化學制劑引起的麻木等。
手麻是表面現象,反映了很多疾病,都應該由專業醫師進行很好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找出確切的病因后進行對因治療,效果比較理想。如果患者自行購藥治療,比如吃活血的、治麻的藥物以及維生素等,效果不會很好。找不到病因,其治療沒有目的性,有副作用,還會延誤病情。所以一旦出現手麻,一定要及時就診才能很快找到病因,才能有好的效果。
【科普答疑】:頸椎病會引起癱瘓,是真的嗎?
大多數頸椎病不會引起癱瘓,其中脊髓型頸椎病確實有癱瘓的風險。脊髓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危險和嚴重的類型(包括后縱韌帶骨化癥和頸椎椎管狹窄),是頸椎病中“定時炸彈”。
·特點:起病隱匿,大部分患者發作很緩慢,脊髓尚可耐受壓迫而平時癥狀不嚴重,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早診斷,就診時候已經出現脊髓信號改變,從而導致不可逆性脊髓損傷。
·臨床癥狀:上肢麻木、無力,寫字、持筷、扣扣子等精細動作很難完成,手持物易脫落;下肢乏力,沉重感,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樣不踏實的感覺;胸部猶如皮帶捆綁樣“束帶感”的異常感覺。
·癱瘓誘因:而當發生迎面摔倒、追尾車禍或不恰當的極限運動時,頸椎極度后仰,此時脊柱內韌帶驟縮,頸椎管空間瞬間減小,在原有脊髓壓迫的狀態下,就會引起脊髓損傷,重則導致癱瘓,因此該型頸椎病的早期診斷尤為必要。
【科普答疑】:頸椎病會引起頭暈嗎,頭暈應該如何規范的就診呢?
頭暈,是大家在生活中比較容易遇見的一個癥狀。那么出現頭暈你最先想到的是去醫院的哪個科室就診呢?相信大部分人會選擇神經科,但確實也有不明真相的群眾來到了骨科,詢問醫生:“我頭暈是不是得頸椎病了?”
其實這涉及到眩暈、頭暈、頭昏是三個不同的概念。眩暈是以發作性的客觀上并不存在而主觀上卻又堅信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轉、翻滾的一種感覺(運動性幻覺);頭暈是以在行立坐臥等運動或視物之中間歇性地出現自身搖晃不穩的一種感覺;頭昏是以持續的頭腦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醒的一種感覺。
·眩暈的特點是反復或單次發病,間歇期可顯示完全正常或僅殘留發作后的短期頭暈和不穩感(尚未完全康復);
·頭暈的特點僅在運動或視物之中出現或加劇,一旦活動或視物停止,靜坐、靜臥或閉眼后癥狀可自動減輕或消失;
·頭昏的特點呈持續性,時輕時重,休息、壓力減輕和心情舒暢時改善,反之加重;可以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受。
前兩者都有“天旋地轉”的感覺,但是頭暈是頭部活動時出現的“天旋地轉”,一旦姿勢固定后可以緩解甚至消失。所以,以后當我們說起頭暈時,不妨說得更具體些,是頭“暈”還是頭“昏”。
從解剖和發病機制來看,目前還缺乏明確、規范的循證醫學證據支持頭暈和頸椎病相關。但是臨床上確實存在頸椎病和頭暈仍有一定關聯的事實:比如某些明確的頸椎病患者有頭暈癥狀,還有就是頸椎病患者接受頸前路融合手術治療后頭暈癥狀可能明顯緩解。
* 那么頭暈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呢?根據臨床診療的專家共識,可以通過是否眩暈以及持續時間初步判斷。
·持續數秒的眩暈患者考慮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可能性大,也稱為“耳石癥”,需要手法復位;
·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者考慮梅尼埃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偏頭痛相關眩暈;
·持續數小時至數天者考慮為前庭神經元炎或中樞性病變;
·持續數周數月的頭昏患者考慮為精神心理性。
* 就診流程:以上這些疾病的診療多數需要在神經科或者耳鼻喉科進行,排除相關疾病,同時具有頸椎病其他癥狀時,再到骨傷科就診。
通俗的概括為:因為治療頸椎病附帶解決了頭暈,而不是單純因為頭暈而去診治頸椎病。那么頭暈患者極大概率不是得了頸椎病。
【科普答疑】:引起頸椎病的癥狀真是挺多了;那作為患者,如果出現了上述癥狀,應該去哪些科室就診,有什么講究嗎?因為醫院很多科室都看頸椎病(骨科、中醫骨傷科、康復科、疼痛科、針灸推拿科)
頸椎病屬于一種特別復雜的疾病,選對了科室,早發現、早檢查、早診斷和早治療是特別重要的。不同的科室由于治療方案的側重點不一樣,因此頸椎病患者應該根據癥狀輕重選擇。
* 首先要進行病情的評估,初診的患者可以選擇中醫骨傷科、骨科或者脊柱病科就診,這兩個科室對頸椎病的認識比較全面,可以評估病情的輕重,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 其次根據治療方案選擇科室,病情嚴重者如脊髓型頸椎病、后縱韌帶骨化,有手術指征者可選擇三甲醫院的骨傷科、骨科或者脊柱外科、神經外科手術。
對于癥狀比較輕,暫時不需要手術或者是術后的患者可以到針灸推拿科、康復科和疼痛科等進行相應的非手術治療。具體選擇可根據患者對藥物治療、運動治療、牽引治療、推拿針灸、理療、介入等治療接受程度來定,而有些科室,比如說我們醫院中醫骨傷科,針對頸椎病采用的是分期分度的階梯式治療模式,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基本上涵蓋不同階段頸椎病患者的治療方式,這樣也能使患者的治療具有連貫性,因為有些患者的疾病是不斷向前進展的,治療方式也需要調整和升級。
【科普答疑】:很多患者在就診的時候醫師讓拍了頸椎X線片,又讓患者做頸椎的CT,甚至還需要做核磁共振(MRI)?需要做那么多檢查嗎,頸椎病到底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X線、頸椎CT和頸椎MRI是頸椎病最常見的檢查。三者有各自的優點,側重點不一樣,并且不可替代。
·X線:輻射計量小,快速。用于評估頸椎的整體結構,比如說頸椎的曲度(是否存在畸形)、椎體間是否有滑脫和不穩、椎間隙的狹窄、椎管狹窄、骨質增生、骨折、骨腫瘤破壞等。
·CT檢查:進一步詳細的了解骨性結構的病變,比如說后縱韌帶骨化、椎間盤鈣化、骨贅增生;頸椎骨折的類型和嚴重程度。
·MRI:對軟組織、韌帶、神經、脊髓、血管的顯影較好;可以評估椎間盤的退變和突出程度、神經根和脊髓壓迫程度,脊髓是否信號改變、黃韌帶肥厚或者是腫瘤占位病變。
此外,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和評估病情,有時候要需要做肌電圖、腦電圖以及頭顱核磁共振檢查。
【科普答疑】:有些患者是需要手術的,那什么情況下頸椎病需要手術?頸椎病手術癱瘓的風險高嗎?頸椎手術該選擇去哪些科室?中醫院能否做頸椎手術嗎,有什么優勢?
大部分頸椎病患者如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是不需要手術;而脊髓型頸椎病患者,脊髓功能JOA評分在13分以下,是建議盡早手術;評分在13分以上,如果病情長期穩定,可以定期隨訪,觀察病情變化,如果出現下面幾種情況,短期內病情進行性加重、出現肢體肌力下降、精細動作不靈活、大小便功能障礙者,或經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者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頸椎病手術分為前入路和后入路手術,目前是較為成熟的治療技術,一般沒有癱瘓的風險;綜合醫院的脊柱外科、骨科、神經外科,中醫院的骨傷科均可獨立完成此類手術。中醫院行頸椎病手術治療可在圍手術期或術后康復治療中結合中醫特色療法(中藥、針灸、按摩等)促進機體功能的加速康復。
【科普答疑】:大部分頸椎病患者是不需要手術的;保守治療的方式具體有哪些,患者應該怎么選擇呢?
頸椎病最常見的非手術治療方式分為西醫、中醫、康復治療。保守治療的目的主要是緩解病情,防止復發。
·西醫:西藥(消炎止痛、脫水腫、營養神經)、牽引、理療、封閉。
·中醫:中藥口服、膏藥、針灸、整骨、小針刀、推拿按摩、拔罐、中藥熏洗、熱敷、導引。
·康復:肌肉訓練等。
大部分情況下,綜合治療的效果更好。但是有些特別的注意事項:如頸椎椎管狹窄應避免牽引、脊髓型頸椎病應該避免手法整骨。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骨傷科創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繼承了享譽全國的滬上四大傷科(石氏、王氏、殷-閔氏傷科)優良傳統,在脊柱與關節骨退變性病變方面具有豐富的診治經驗。本學科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試點中心(脊髓型頸椎病)、上海市骨退行性病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骨退行性病)、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慢性骨退變性疾病);是全國首批中醫骨傷科學碩士點、博士點、中醫學博士后流動站;也是上海高校首批創新團隊和國家教育部、科技部創新團隊建設單位。脊柱病專科是骨傷科最具特色優勢的亞專科。在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椎管狹窄癥、胸腰椎骨折、脊柱退變性側彎、轉移性脊柱腫瘤等疾病,繼承國醫大師施杞教授學術思想,發揮手法、針灸以及中藥特色,結合超聲骨刀、3D手術顯微鏡、手術機器人、O2術中影像設備、脊柱外科專用手術床等先進診療設備,形成脊柱疾病從“預防-診斷-保守治療、微創治療、開放手術治療-康復”的序貫診療模式。
專家團隊: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骨傷科主任、上海中醫藥研究院脊柱病研究所副所長、國醫大師施杞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石氏傷科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先后榮獲上海市醫務工匠、上海市衛生系統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中醫藥領軍人才、龍華醫院名中醫等榮譽稱號。兼任石筱山傷科學術聯盟執行主席、世中聯脊柱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常務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專業委員會理事、上海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骨科微創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以“氣血為綱,臟腑為本;法宗調衡;經方施治;中西各宜”為學術理念,擅長以中醫內外治法聯合,包括湯藥、針灸、手法、手術等治療退行性脊柱和關節疾病。承擔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45項,發表論文112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6篇,主編、副主編教材及著作12部,授權專利6項,培養碩博士研究生46名。牽頭制定國內首個《脊髓型頸椎病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脊髓型頸椎病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等行業標準。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骨傷學科黨支部書記、骨傷科副主任、中醫骨傷教研室主任,龍華醫院奉賢分院骨傷科主任,師從國醫大師施杞教授。世界中醫藥學會脊柱健康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老年學會骨質疏松分會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委員。師從石氏傷科第四代傳人施杞教授,擅長脊柱、骨關節急慢性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近年以第一完成人承擔國家自然基金等各級科研課題9項,參加各級課題26項。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文章8篇,參與編寫書籍論著5本。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骨傷科副主任,2008年7月畢業于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骨科,師從知名脊柱外科專家賈連順、肖建如教授。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高層次人才;現任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學組的學術秘書兼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腫瘤學組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骨傷科分會骨腫瘤學組委員。長期從事中西醫脊柱病臨床,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際骨外科方面的權威性雜志(SPINE雜志、J Neurourg SPINE雜志、ERO SPINE雜志)及國內代表性核心期刊(中華骨科雜志,中華外科雜志等)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
石筱山傷科學術研究中心秘書、曾任龍華醫院寧波分院骨傷科主任,師從莫文教授。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青年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骨關節疾病、骨質疏松專業委員會理事,上海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秘書。師從莫文教授,擅長頸腰椎脊柱疾病、骨質疏松癥及骨折、骨關節炎、肩周炎等疾病的中西結合診治,尤其是慢性筋骨病的石氏傷科傳統治療與運動康復。主持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申康醫院發展中心、衛健委等科研項目19項,發表論文55篇,SCI論文12篇,參編國家規劃教材及學術專著4部,授權專利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