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CS聯合步態平衡儀,在卒中后運動功能障礙康復中的應用:財寶
財寶描述::腦卒中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圍內,它是中老年人的第二大死因和致殘原因。最近的研究表明,腦卒中導致的傷殘調整壽命年在全球接近113億。腦卒中的癥狀包括肢體偏癱、痙攣、言語障礙、認知障礙、平衡協調障礙、吞咽障礙等。
【tDCS在腦卒中康復中的作用機制】
目前已經有大量研究證實,tDCS在感覺運動再訓練和改善認知等方面具有顯著成效。它主要通過調節皮質神經元的興奮性、神經活動,改善腦卒中患者的功能。
現階段研究發現,tDCS促進功能恢復,和腦半球間抑制的再平衡,改善局部區域血流量,改善局部皮質的興奮性,增加突觸可塑性,相關代償腦功能區的激活增加以及促進神經再生等有關。因此,tDCS對神經功能的調控是多種因素,多種機制相互作用的結果。
1、對腦皮質神經元細胞興奮性的影響
腦卒中患者中,腦半球間平衡被破壞,導致未受累半球的過度興奮,并增強了對受累半球的抑制作用。因此,半球間平衡的重建對患者功能的恢復起到關鍵作用。
tDCS的主要作用機制是對神經元細胞膜靜息電位的閾下調節,引起神經元靜息膜電位的超極化或者去極化,改變皮質的興奮性。當靜息電位會升高,神經元放電減弱,產生超極化,從而抑制細胞的活性;反之,則發生去極化,從而激活細胞的活性。
2、對大腦血流量的影響
研究發現,tDCS刺激在皮質和皮質下區域,可引起局部血流量的廣泛升高和降低,這些局部血流量變化和手指移動過程中,任務相關引起的血流量變化幅度相同,并且在整個PET掃描的50分鐘內局部血流量的這些變化保持穩定。
在tDCS刺激的同時,采用動脈自旋標記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測定局部腦血流量,結果記錄區域的血流量與刺激前基線相比,發生了顯著變化,血流量增加了 171%。
3、增加突觸可塑性
tDCS通過對跨膜電位調控,引起鈣離子及鈉離子等濃度的變化,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N-methyl-D-a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被激活,并調節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動態平衡,增強LTP(長時程增強),從而增強學習記憶能力。
此外,tDCS也可通過對腦源性神經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調節,增強突觸可塑性,促進樹突分支和神經元的形成,提升記憶認知。
【tDCS在卒中后運動功能障礙康復中的應用】
目前已經有大量研究證明,tDCS聯合運動任務練習,能提高卒中患者的運動再學習能力,促進卒中后運動功能的恢復,從而使得tDCS成為增強運動功能康復的有效輔助療法。
在國外一項隨機對照三盲臨床試驗中,應用陽極tDCS(1mA,20min,1周5次,連續4周),4周治療結束后,治療組的Wolf運動功能測試、Semme-Weintein單絲試驗,上肢及下肢Fugl-Meyer評分等指標結果,均較假刺激組有明顯好轉,并且在隨訪1年左右,兩組患者的預后指標仍可觀察到明顯差異。同時,tDCS除了可以促進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恢復外,能提高下肢運動功能,都得到了相關臨床試驗的佐證。
另外,我國一項臨床試驗中,對70例腦卒中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平均分為2組,對照組35例予以tDCS刺激治療,試驗組35例予以tDCS聯合步態平衡儀治療,發現試驗組紅細胞聚集指數、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變學指標,較對照組顯著降低;腦卒中患者姿勢評定量表 (PASS)、Berg 平衡量表 (BBS)、10米步行速度測試 (10mWST)、國際合作共濟失調評定量表(ICARS)、上肢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UE)及等指標,試驗組也明顯優于對照組。
【tDCS設備的安全性分析】
目前已經有大量的人體實驗研究,無論是在健康人群還是患者中使用tDCS,并沒有引起明顯的副作用。根據對550多例受試者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輕度的刺痛感,輕微瘙癢等。
在一項系統性回顧及薈萃,分析了158項研究,其中納入4130例受試者,包括健康人群、慢性疼痛患者、腦卒中患者、神經認知障礙及神經精神疾病患者,實驗者共進行了兩次及以上療程的 tDCS,間隔不超過一天,結果表明沒有證據顯示,與假刺激相比,多療程tDCS治療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增加,亞組不同疾病群體之間比較分析顯示不良事件發生率也沒有明顯差異。
【意見建議】
tDCS聯合步態平衡儀,能改善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促進日常生活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經顱直流電刺激聯合步態平衡儀對老年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障礙的療效》
《經顱直流電刺激技術在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研究進展》